王右家(1908-1967),民国大美女和交际花。
曾任著名报人、民盟创始人才子罗隆基(1896—1965)沸沸扬扬的婚外情人和妻子。
20世纪30年代初,两人高调同居。
后于1938年结婚,1945年离婚。
1948年嫁给已故电影演员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,后离婚。
1967年在台湾逝世。
情敌眼中的美女 但是,她留给后人的只是口口相传的美丽传说,从她存世的照片中,实在看不出风华绝代的神采韵味。
而见过她本人的同时代人则纷纷证明,王右家不太上相,照片中她的美丽,不及她本人1/10。
王右家同时也是曹禺戏剧《日出》中陈白露和《桥》中梁爱米的原型。
1974年,王右家的闺中密友、同时也曾是罗隆基婚外情人的吕孝信,在台湾《传记文学》上发表长篇回忆《忆一对欢喜冤家——王右家与罗隆基》。
其中介绍说,她与王右家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学,至中学、大学都同校,还曾约定要一起去美国读书。
关于王右家的风采,作为情敌的吕孝信写道:我认为她最美的地方不是面孔体型,而是她的动作和气质。
她动作时的美,我以为纵集天下美女于一堂也无法与之相比。
她的一举手一投足,都给人一种如音乐旋律的美感。
罗隆基的情人 王右家比罗隆基小12岁。
吕孝信用欢喜冤家一词形容王右家与罗隆基,非常贴切。
1931年,在美国留学的王右家突然回国,在上海逗留期间,与罗隆基相识,两人一见钟情。
同年5月,罗隆基给远在北京的胡适写信说:舜琴(罗隆基的原配)已于昨日离沪返新加坡,彼此同意暂分6个月。
国家的个人自由没有争到,家庭的自由争来6个月,未始非易事! 张舜琴的父亲张永福是新加坡的华侨富商,辛亥革命前是孙中山、黄兴等人从事革命的赞助人之一。
张舜琴在伦敦留学期间,与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罗隆基结婚。
1928年两人回国,租住在上海霞飞路1014弄15号的花园洋房,与罗隆基在清华时的同学梁实秋比邻而居。
而王右家出国之前,已与干妈家的儿子订下婚约,当时,未婚夫恰好不在国内。
罗隆基鼓励她说:你这么青春美丽,如能给这古老封建的社会来颗
,使得万万千千的人为你的勇敢喝彩、赞美,一定会给这死气沉沉的社会,平添生气。
1932年,罗隆基离开上海到天津任《益世报》社论总撰兼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。
生来就具有叛逆性格的王右家,在36岁的情场老手罗隆基的0
鼓舞之下,不顾一切地随他而去,与他同居,并四处招摇。
罗隆基与王右家的婚外同居,一直维持到1938年前后。
由于张舜琴要与自己的一个学生结婚,终于同意与罗隆基办理离婚手续。
王罗二人得以迈进婚姻的殿堂。
抗战期间,作为民盟的主要领导人,罗隆基与国共两党的头面人物都有往来,此间王右家随他辗转各地,称得上是夫唱妇随。
罗隆基对感情是多元论者,王右家对自己的女性魅力也充满自信,因此罗隆基虽然情人不断,王右家倒从来不放在心上。
不承想,与罗隆基有婚外情的杨度的女儿杨云慧,与罗隆基闹翻了,找到王右家,想要回当初写给罗隆基的情书。
王右家出于好奇,随便在其中抽了一封,竟然看到罗隆基准备与自己离婚去与杨云慧结婚。
素来自信、高傲的王右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,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。
王右家与罗隆基离家分居的时间是1943年6月28日。
一个月后,她离开重庆前往成都,罗隆基追到成都;她逃往昆明,罗隆基又追到昆明;她干脆经印度前往英国。
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,王右家曾说:我一向抱着合则留,不合则去的主张,既然骡子(王对罗的昵称)与她相爱,我就成全他们也无所谓。
所以从那时候起,我就离开了骡子的家,永远也没有回去过。
曹禺的王小姐编辑
语音 王右家的风流艳事盛传于文化界。
关于她的一切,都被年轻的曹禺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。
1936年,由靳以、巴金主编的《文季月刊》在南京创刊,创刊号上发表了《日出》第一幕,至第四期连载完毕。
《日出》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,剧中的女主人公陈白露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学生,父亲去世之后没有了经济保障,只好依附于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,在大都市里过着见不得阳光的放荡,堕落的生活。
她的初恋情人方达生,从乡下老家前来英雄救美,却在与她相处的几天里,逐渐认识到整个社会的不公与黑暗,最后一个人昂首离开。
不愿跟着方达生走的陈白露在旅馆中喝药自尽。
当代学者田本相在《苦闷的灵魂——曹禺访谈录》中,记录了曹禺晚年的一段自述:点燃陈白露形象的王小姐(王右家),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要好,是朋友,我就是这样同她认识的。
她不是陈白露,也不是交际花,但她长得确实非常漂亮,也非常聪明。
真正的交际花我也见过,但王小姐不是。
我同她家不十分熟,但王小姐这个影子,和我心中的人物形象,这么一碰,陈白露就出来了……靳以曾经和这位王小姐好过,当然这不要提了。
戏剧艺术家黄佐临在接受田本相采访时,却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谈到了曹禺对王右家一往情深的往事:陈白露的模特儿我见过,此人姓王,叫什么我忘了。
她是罗隆基的情人,人们叫她王小姐,长得很漂亮。
曹禺跟这个王小姐是有交往的,相当熟悉;他自己就是那个方达生了……在重庆时,曹禺常提起这个王小姐,他还陶醉于那段生活。
曹禺1945年前后写《桥》时,已经见证了罗隆基与王右家的婚变。
《桥》中的女主角梁爱米是个交际花,对有钱有势的何湘如一再拒绝,并苦苦单恋着青梅竹马的玩伴沈承灿。
但是,当沈承灿的未婚妻归容熙出现在梁爱米面前时,她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嫉妒,反而心甘情愿地成全他们的婚事。
田本相记录过晚年曹禺的另外一句话:我写《桥》的时候,其中也有王小姐一点东西。
红颜人生末路 抗战胜利后,王右家回国,与罗隆基在上海办理离婚手续,并且很快结识已故电影演员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,随后便嫁给唐季珊做了他的第五任太太。
王右家自我解嘲她是老大嫁作商人妇。
有人曾问王右家何以选择了这样一个人物?王右家说:认识他不久的时候,我就认为他最适合做我的丈夫,你知道,我不能在骡子同一圈内去找丈夫,如果不如他,会被他暗笑,比他高明的又都已有家室。
唐季珊是另一个圈子的人,无可比较,在这一点上,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嫁。
1948年,唐季珊与王右家在北平举办婚礼,然后在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南下。
次年,他们迁往台湾。
唐季珊仍然经营他的华荣茶叶公司,王右家仍然应酬于名流之中,唐家别墅很快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个交际中心。
1958年,由王右家编导的历史剧《龙女寺》连续公演20天,一时间颇受好评。
的唐季珊旧习难改,爱上酒吧女郎,致使性格高傲的王右家再一次选择离家。
失去王右家的唐季珊,茶叶生意一落千丈,最终倾家荡产、流落街头。
于1959年带着儿子去了香港的王右家,由于创业计划没有成功,后来又返回台湾。
1967年,她因为头痛住进一所平民医院,入院后昏迷不醒,几天后便离开人世。
人物关系:丈夫:唐季珊
公公:唐翘卿
(1841~1925)
近代上海著名茶叶商人罗隆基
(1896~1965)
同年(公元1908年)出生的名人:冉隆华
(1908~1930)
革命烈士
重庆市彭水县
王铭五
(1908~1934)
革命烈士
甘肃省张掖高台县
梅宏华
(1908~1934)
革命烈士
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
萧大鹏
(1908~1939)
革命烈士
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
李发雷
(1908~1934)
革命烈士
湖北省黄石阳新
+
更多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》 同年(公元1967年)去世的名人:赵慧深
(1914~1967)
四川省宜宾市
江子能
(1881~1967)
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
葛燕璋
(1916~1967)
开国大校
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
席绍光
(1902~1967)
开国大校
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
袁宗清
(1914~1967)
开国大校
秦振
(1917~1967)
开国大校
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
+
更多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》
上海市更多人物
丁福保
(1874~1952)
沈健瑾
翟祖华
吴绍基
(1869~1936)
乔永洁
(1925~1991)
陶瑞娟
姚奕辰
喻国明
。